致敬劳模 礼赞劳动【第二期】

2022-04-14 来源:本网
分享:

  劳动创造历史,劳模谱写辉煌。在第132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将在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网站、“广东教工”微信公众号“楷模风采”栏目,陆续推送本系统部分劳模的先进事迹,致敬劳模,礼赞劳动,激发教科文卫系统职工以奋斗成就梦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金大地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金大地,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高教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先后担任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等。现任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部主席,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SICOT)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知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荣立军队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大医风范 不断攀登学科高地。金大地教授治学严谨,先后为国家医疗卫生战线培养硕士及博士学位研究生150余名。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诱导成骨系列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创产、学、医工相结合之路,先后自主研发了多种新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并在临床推广使用,促进了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脊柱结核渗出期一期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彻底改变了国际上渗出期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方式,挽救了无数濒临瘫痪的患者,被誉为“中国脊柱结核现代外科治疗的开拓者”,他撰写的论文“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中华外科杂志)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论文”。

  无私奉献 抗震救灾冲锋在前。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鲁甸地震,他每次都冲锋在前,主动请缨上前线抗震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时,短短六天时间,金大地带领其他骨科医疗专家共检诊灾区伤员467人,完成复杂手术47台,为完成这些手术,他常常工作到凌晨。金大地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得到社会和患者高度评价。

  追求卓越 打造医院转型典范。2007年,广州邮电医院整体移交给南方医科大学作为第三附属医院,这是一家当时仅有150张病床,基本毫无医疗特色与业务专长的企业下属二级医院。金大地院长带领员工经过8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了医院的高质量持续跨越式发展。如今,“南医三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三级甲等大学附属医院,更是“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的挂牌单位,开展床位1500张,学科健全、综合实力跃居广东省前列。

陈力捷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力捷,现任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二级教授,兼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汽车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

  1995年7月至2022年4月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坚守职教阵地27载,爱岗敬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身体力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成长为有用之才;共同推进高徒计划,积极做好技能竞赛的组织工作,学校学生竞赛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主持和主要参与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精品课程和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建设;主要参与了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项目和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具体统筹学校的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年度考核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全程参与了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验收工作;积极开展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主动适应广东产业升级转型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践行中、高职和本科系统培养,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三教"改革,实施课堂革命,为探索现代职教体系提供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在学校入选国家优质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4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2019年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陈 新

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陈新,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我国微电子制造装备领域内的领军性人才,长期致力于高速高精电子装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现任省部共建电子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曾担任全球微电子封装技术大会共同主席等。

  他瞄准国家电子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潜心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高速高精装备设计与制造理论技术体系,突破了“高速高加速下高精度操作”等诸多国际性行业难题,主要有:提出的高速机构结构优化与运控技术,突破了芯片键合封装核心装备“高速急停-精密操作”的行业技术瓶颈;发明的跨尺度高速精密测量与运动平台设计方法,突破了运动平台“速度/精度冲突”的共性基础难题;发明的微结构阵列加工工艺及产线重构设计技术,解决了芯片互连基板等微孔阵列高精高效高柔性制造的行业关键难题。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内发明专利数全球前列,带领团队研制的装备/部件打破西方垄断、实现若干技术引领,他坚持产学研结合,力推技术转移,系列技术成果得到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应用,为我国该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跃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美日等国际专利15件。先后牵头组建了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东3C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所创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考核优秀。

  他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创新,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项。

  他爱国敬业、师德高尚,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获首批全国创先争优奖。

刘 涛

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视觉修辞学、环境传播研究,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潜心教学,站好三尺讲台,先后获两大国家级教学赛事一等奖。2016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1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主讲课程《新闻采写》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闻采写Ⅱ》获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不懈探索,创新融合新闻实践育人体系,获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建成两大国家级教学团队,新闻采写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融合新闻团队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主持教育部新文科改革项目、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出版学生作品集“时代长镜头”等系列丛书(7本),讲好中国故事;指导“全景故事化”互联网+创业项目,通过融媒体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开发的多款VR、游戏、小程序等融媒产品落地广东省博物馆。

  明辨是非,担任专栏作者,服务理性舆论生态建设,四次获中国新闻奖。聚焦于社会问题与痛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评论200余篇,为社会舆论场注入理性声音。目前担任《中国教育报》专栏作者,独立撰写作品四次获全国新闻领域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两次为一等奖。

  心系国家,建设MOOC资源,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线上学习人数超10万。主讲MOOC《新媒体文化十二讲》和《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上百所西部高校使用MOOC资源作为学分课程,积极推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此外,1门英文MOOC上线国际平台。

  笃行求真,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主攻视觉修辞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专著《视觉修辞学》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青年成果奖。先后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青年教师基金。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