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2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将在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网站、“广东教工”微信公众号“楷模风采”栏目,陆续推送一系列本系统优秀女职工先进事迹,致敬杰出女职工,凝聚巾帼智慧、激扬巾帼力量,引领教科文卫系统女职工以奋斗成就梦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梁小玲
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梁小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兼防盲治盲办公室主任,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广东省领军人才”等荣誉。
“把光明送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从实习医生到国内外知名女学者,梁小玲始终秉持着这份初心,将爱患之情与报国之志全身心投入到小小的眼球世界中。
她仁心向患者,妙手予光明。30多年来,她扎根医疗、教学、科研、防盲、管理第一线,淬炼技艺,以一双巧手和精湛的医术使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患者重见光明,每年施行眼科界最高难度的眼底玻切手术500多例。即使自己患病期间仍坚持努力工作,热情、细心的为每一位患者诊治,践行光明初心,使无数平民患者恢复视力,留下精细治疗、细心服务的美好口碑。
她勤勉执着,锐意创新。围绕国家和患者需求开展攻关克难的研究。全球首创“玻切联合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剜除术”,联合创新“可松解环扎视网膜复位新术式”等,解决了全球性视网膜手术的关键难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眼科最权威的ophthalmology杂志,被推选为“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的四位中国常务理事之一。作为国内作者首次在国际著名的《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临床病例报道,在SCI影响因子>10分的中科院一区杂志发表关于眼内血管增殖病变的发病机理与治病探索的论著逾百篇,承担国家和省卫委研究基金20余项。
她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坚持因材施教,不辞辛劳,让大医精神薪火传承,她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为中国眼科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眼科人才,如今许多学生已成为眼科精英和骨干。
她博爱济世,笃行防盲扶贫。带领医疗队连续赴广东各贫困市县、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等边远县村开展光明医疗帮扶活动;推动落实“全国县级医院眼科能力培训”项目;率先在全国贫困县云南凤庆县人民医院眼科开展了当地第一台玻璃体切割手术、第一台白内障联合黄斑裂孔的眼前后节联合手术;通过派出专职培训师到当地开展手术手把手带教、远程病例会诊、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眼科造血,留下带不走的眼科人才,这些经验和扶贫成果在2020年由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光明扶贫论坛大会上分享,中青报、人民网、中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出报道;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的指导工作,与安徽、江西、海南三省18个区县卫健委、疾控局、教育局、学校和医院一起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落地见效;与广州市越秀区卫健局联合发起成立“社区眼病防治联盟”,为邻里民众办实事,开展免费的糖尿病眼病的早诊早治,减少致盲,降低政府费用,把光明送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韩凤梅
2018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韩凤梅,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硕士学位,幼儿园高级职称,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组)冠军。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兼任广州市教育评估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
韩凤梅任教13年来坚守“做一名优秀一线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初心,扎根园所,追随儿童,潜心教研,她在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兼任教科研工作,致力于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与实践。她提出“教育应打破幼儿园的围墙。幼儿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书本,不应止步于幼儿园,要让幼儿直接向开放、真实的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教育者也不囿于幼儿教师,应以发展、互助、共赢为目的,让家庭、社区人士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的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协同共育的教育理念,以及“关注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隐性资源”的社区教育资源观;她先后建立了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库、提出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建构了基于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协同共育模式。在实践中她和孩子们一起在社区标本馆、实验室、养蚕房、育苗基地、演播厅、岩石馆、天文馆、气象站中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在超市、银行、邮局、消防局、理发店中进行职业体验;在做客、社区调查、社区宣传中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在社区真实环境中开展安全教育;在花园和树林中体验时节之美,自然之趣。创新的协同共育课程体现了多元的教育主体、丰富的教育内容、灵动的教育场景,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深度发展,为幼儿教育资源的拓展、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在致力于协同共育模式的实践中共参与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源全文转载;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张 琪
2019年广东省五一巾帼奖(个人)
张琪,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广东省细胞治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她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先后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首批医师奖、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支持。
张琪师从吴孟超院士,从医28载,始终耕耘在医教研第一线,所带领的团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她以严重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肝脏疾病为主攻方向,率先成功实现了细胞治疗在终末期肝病肝脏移植的临床转化,为众多难治性疾病提供了细胞治疗的新方案。她从无到有,筹建了广州市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基地和广东省干细胞临床转化与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我省干细胞临床转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入党24年,张琪从军校的“小”班长逐步成长为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大”班长。历任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附属喀什医院院长、医院管理处处长,无论在何岗位,她都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班子“领头雁”,她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注重中山医学院文化的守正创新,以党建促业务,党政一心谋发展,共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中山医学院党委获评广东省标杆二级党组织并通过验收。
张琪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作为广东省委组织部派出的第九批中组部“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和首位援疆院长,她勇挑重任前往南疆喀什服务国家战略,是时任援疆援藏院长中的唯一女性。她大局意识强,政治敏锐度高,善于团结各族群众,充分利用其扎实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规范医院医疗与行政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牵头制定了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促进医院医教研管全面发展,促成了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和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授牌和建设,为更好地守护南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医疗保障。援疆近2年,她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干部和青年学者的“忠诚、干净、担当”,为新疆的稳定团结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熊 艳
2021年广东省女职工先进个人
熊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从事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25年,2013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心肺复苏临床研究,并接受系统的灾难医学培训。她是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急诊与灾难医学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女医师分会常委。
坚守一线,业务精湛,誉为“急诊女超人”。25年来,熊艳始终坚守在艰苦的急诊临床一线,医德高尚,对急危重症紧急救治具有丰富经验,挽救了大量急诊患者的生命;作为急诊ICU首任主任,为ICU建设和管理殚精竭虑,不断优化急诊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显著提升了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是国内心肺复苏研究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发表系列高质量SCI论文,研究成果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循环等权威期刊引用。
心系群众,言传身教,引领灾难应急救援培训,堪称“科普达人”。10余年来,熊艳竭尽所能深入基层开展大量急救科普教育活动,是最早在国内启动灾难应急救援培训的急诊专家,先后5次联合中美专家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灾难医学模拟培训,提升医疗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具有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作为唯一的地方医疗女专家参加南部战区首个军民融合项目“驰援2018”实兵演习,运用灾难医学理念及模拟教学技术提升军队战伤救治技术,得到军方高度肯定。
勇于担当,援外助力抗疫,彰显家国情怀。熊艳是医院新冠肺炎会诊专家、抗疫医疗特战队副队长,疫情初期为疾病筛查和人员防护培训做出了极大努力;是中国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逆行欧洲共42天,两次延期执行国际抗疫交流协作任务,行程二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塞国疫情严重的土地,走访84家医疗机构和10余家中资机构,开展20多场培训和100多次技术指导,使塞国目前仍然是应对疫情最成功的中东欧国家,为其疫情防控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塞国授予象征“保卫祖国”军队最高级别荣誉勋章和国庆日总统“金质功勋奖章”。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