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二期】

2023-09-10 来源:本网
分享:

  2023年9月10日是第39个中国教师节。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在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网站、“广东教工”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系列本系统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保继刚

2022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保继刚,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旅游学院创院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地理学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04-2014),国际旅游研究院会士与第二副主席、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2023年,保继刚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第16届“尤利西斯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联合国新闻》进行了专门采访。

  在学术研究方面,35年来,保继刚专注旅游地理学研究,在主题公园、旅游扶贫与社区参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保继刚主持编著的《旅游地理学》及其修订版本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保继刚带领中山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取得了全球第四、全国第一的学科地位(上海软科2020年排名)。2022年,保继刚主持的教学改革《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获得教育部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社会服务方面,保继刚主持完成了省市县不同层次重要旅游区规划60余项,为地方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18年,保继刚在云南元阳发起旅游减贫公益项目——阿者科计划。项目采取“研究生+青年干部”联合驻村帮扶模式,派驻在读研究生到阿者科出任“旅游村长”,协同当地青年干部,带领村民成立村集体公司,有序保护遗产和开发旅游。五年来,项目已有20名研究生参与驻村,每人驻村6-14个月,累计驻村141个月。截至2023年8月,阿者科计划已举行八次乡村旅游发展分红大会,村民累计分红143.66万元,平均每户累计分红22101元。项目经验模式被选入高考题,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联盟、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际组织与国外多所大学广泛宣传。

张卫国

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张卫国,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连续多次入选国际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召集人、广东省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等。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四十年,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勤奋敬业,治学严谨。从事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在投资组合选择、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金融复杂系统演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8部,学术成果《金融复杂系统的演化与控制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动服务国家、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安部、广东省及广州市等采纳和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的重大、重点项目5项,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项。

  长期担任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重视教书育人,负责的《管理统计学》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广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6篇。主编的教材入选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

关柏鸥

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关柏鸥,中共党员,暨南大学二级教授,理工学院院长,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

  潜心致学,勇当光纤传感领域领跑者。关柏鸥长期从事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50余篇。

  他突破了光纤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瓶颈,将检测灵敏度提升至单分子水平,并建立了光纤诊疗一体化技术,为癌症早期原位检测与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他首创了光纤倾角传感器技术,为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实时“体检”。他突破了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快速响应难题,可在5秒钟内完成100公里空间跨度连续测量,用于“西电东送”黎桂线、高铁湘桂线、高铁贵广线等在线监测,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聚才育才,打造光子技术创新高地。作为学科带头人,关柏鸥教授牵头建立了教育部/科技部“微纳光学与光子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学工程学科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作为暨南大学首个“人才特区”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的创建者,关柏鸥教授胸怀宽广,谦和待人,踏实做事,营造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先后吸引48位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他积极为青年人才搭建台阶、创造条件,帮助指导他们快速成长,先后获国家级人才项目12人次。在关柏鸥教授带领下,研究院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在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企业委托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攻关卡脖子技术深受赞誉。

  传道授业,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关柏鸥教授以身立教,引导学生勇攀科学高峰。他主持创办本科生创新班,培养硕士33人、博士22人、出站博士后4人。其中荣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1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3人,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人次。

  他培养的学生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囊括了光纤传感领域三大国际会议(OFS、APOS、EWOFS)主要奖项,荣获国际光纤传感大会(OFS)最佳论文奖2次、杰出创意奖1次,荣获亚太光学传感会议(APOS)最佳论文奖2次、欧洲光纤传感会议(EWOFS)最佳论文奖1次。

陈志强

2018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特别是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等荣誉称号。

  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申报发明专利46项,率先提出“水稻空间诱变多代混系连续选择和定向跟踪筛选核心技术”,创建了水稻航天诱变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获授权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5项,育成66个优质抗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并在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功选育出培杂泰丰、华航31号、Y两优1173、五优1179等四个超级稻品种,为促进粮食生产和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带领团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基层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从事教学事业40多年来,一直注重现代种业人才培养。其教学工作和成果先后多次得到省部和学校的表彰。1994年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三等奖;1995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学校王宽诚育才奖;1998年被纳入第一批“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002年获“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先进个人;2009年首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我爱我师”之最喜爱导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位最喜爱的导师之一。退休后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成为了航天育种知识的科普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