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潜心科研创新 以“三牛”精神攻克“卡脖子”难题

2021-03-09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会 王凡、佛山日报社 段晓宏
分享:

——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创新团队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同日,佛山市市长朱伟上线央视新闻《两会夜话》直播节目时表示,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将“坚定不移地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短板;积极推动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诉求,也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支撑。2015年,广东省和佛山市决定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成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更好服务佛山市和广东省的创新发展。

  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是广东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部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而设立的省级科研平台,旨在汇聚粤港澳创新资源,打造世界水准的科技创新平台。

  该实验室于2020年11月获广东省立项授牌,作为广东省仅20家、佛山市唯一的实验室被写入2021年佛山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为佛山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筑巢引凤,为科研创新赋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

  2015年,广东省和佛山市决定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成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团队在校长郝志峰教授领导、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陈国杰教授组织下,抢抓机遇,聚焦紧需高层次人才,以政策特区打造人才特区,以科研生态引人,以暖心服务留人,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博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早在2017年,陈国杰教授克服多种困难,在全校率先与澳门科技大学资讯科技学院教授团队建立合作关系,为组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拓荒奠基。他先后5次访问澳门科技大学,邀请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和梁勇等教授访问佛科院,并分别参加佛山市“2017‘人聚佛山’海外科技人才对接交流会”、广东省物理学会年会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60周年校庆,派遣青年博士到澳门科技大学访学一年,积极促成了两校于2018年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及联招博士研究生协议。

  2018年,陈国杰教授积极与香港科技大学范志勇等教授建立了合作关系,全职引进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17年的国际知名光电显示专家,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发展注入新动能。近5年,创新团队与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交流200多人次、联招博士研究生2名。

  近5年,引进双聘院士3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等,培养国家青年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珠江青年学者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1人,全职引进外籍科学家2人;等等。

  团队现有6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人才7人,博士占95%,有海外(境外)经历者占42%,形成了三院士引领、国家级省级人才汇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三牛”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元旦前夕,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创新团队发扬“拓荒牛”精神,按照“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抢抓机遇,在全省率先组建粤港澳光电联合实验室;发扬“老黄牛”精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年初二到年三十坚持科研,围绕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半导体芯片“卡脖子”技术,解决国际科学问题;发扬“孺子牛”精神,主动服务佛山产业发展,率先与佛山市12家光电龙头企业共建全校首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围绕光电行业共性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进大湾区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获批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申报国家现代产业学院。

  全职引进的一名海归博士放弃国外高薪回国,2018年入选中组部青年人才,带领团队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创办了高端OTC眼科设备公司,实现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2019年获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获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范冰丰博士践行初心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研制深紫外LED灯具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防疫中,其防疫事迹获“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近5年,团队主持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0 项、广东省科技创新专项1项、市厅等课题30多项,科研经费超1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00多篇。

  5年来,创新团队获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成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221件(授权43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创佳绩 

  陈国杰教授带领团队汇聚校企合力,积极探索“双学院制”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先后在全国新工科、产业学院等省级以上会议报告14次,吸引了省内外80多所院校1千多人次前来学习借鉴,被《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15次,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评为广东省教学名师,2020年获“卓越教学成就奖”。

  近年来,团队积极教学研究,成效显著。近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主持完成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0多项;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广东省教学团队3个;出版教材17部;认定广东省半导体照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同时,团队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形成了“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育人文化,并以科技竞赛为抓手,以创新创业为突破口,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近5年,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项(国家级92项);就业率100%,创业率3.2%,专业对口率平均高于80%,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达5898元,用人单位满意率99%;多次派出学生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所交流学习,其中交流学习半年以上同学9人,且都得到了对接导师的高度好评和一致赞扬;向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国外大学输送硕士研究生58人;涌现了一批全国优秀毕业生。

  如11级光电林楚涛获“互联网+”全国铜奖,2015年获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接见;96级物师陈浩棠先后两轮援疆支教,2019年被教育部提名为“最美支边人物”;14级物师黎煌武获国家奖学金全国百优称号,荣登《人民日报》;2015光源与照明1班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016光源与照明专业钟蓉璇获评2018年全国大学生自强人物称号;2018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麦浩基参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开展的南海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获“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立项2项,获铜奖1项,等等。

佛科院参航“探索一号”,圆满完成TS16航次南海科考任务

  该创新团队在系(中心)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立创新型党支部,将党建工作扎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土壤中,实施“双带头人”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一流科研、党建与一流专业、党建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新路子,成效显著。

  2017年7月,光电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2018年9月《发挥“三个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二等奖,2019年光电信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学校师德师风先进集体,2020年学院党委成为全省党建工作标杆党委。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