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第十五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标兵个人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揭晓,省教科文卫工会系统的贺运河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
贺运河,男,1965年6月出生,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后,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先后被授予“广东好人”、“南粤最美中医”、“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广东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去年3月,他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从医29年来,为了百姓的生命健康,他鞠躬尽瘁,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还心系患者,冒着生命危险为病人诊疗;他视患者如亲人,从未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许多患者伤心不已,主动探望并为他送去钱物鼓励他;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擅长中西医结合技术,为无数患者治病救心。从事急诊工作20余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医疗工作第一线,年值夜班超过150个,被称为“拼命医生”……这个平凡的医生,默默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和谐社会书写了一首敬业爱岗、医患和谐的动人诗篇。
不忘初心、勇挑重担的党员本色。2006年10月,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项目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开业,有着博士后经历的贺运河毅然放弃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优越条件,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挑起急诊科建设的重担。刚开业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着人员不足、设施不完善等许多困难,科里仅有的几名医生承担着急诊和门诊的双重任务。急诊科人少、夜班多、患者病情急、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身为科主任且具有正高职称,贺运河本来是可以不值夜班的,但他不仅主动参与轮流值夜班的工作,还总是把方便留给别人,经常主动顶替有事的同事值夜班。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让科里的医生回家团聚,自己留下来值班。2010年,急诊科又承担了国家南海巡航护渔行动的医疗保健工作,贺主任二话不说自己承担了大部分外派医生的值班工作。他总想着医院还小、困难还很多,尽量不要给医院增加负担。2007年初到2010年底的四年时间里,他每年值夜班的数量都超过100个,最多时达到150个。从2006年底调入中西医结合医院直到2014年,他的每一个春节都在急诊科度过。从2011年起,他又主动承担了院里每周二到周日的全部中午和下午的急诊内科工作,为的是方便每位来院的患者能看上中医。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由一个小科室成为医院医疗的主力军,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爱岗敬业,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贺运河同志是“全天候”医生,无论是抢救病人,还是科际求助,他随叫随到;不论病人身份贫富,他都耐心聆听,用心诊疗。
从2014年1月开始,贺运河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但当时医院正在紧张地组织“创三甲”预评估,他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就服用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继续坚持工作。
2月11日这天,他感到特别不舒服,就给自己查了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超出了常规的三倍多,血小板计数很低,作为医生的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可是贺主任没对任何人说,当他站起来准备去巡视打点滴的病人时,鼻子流血了!同事看见后叮嘱贺主任“您必须要休息了!”,贺主任捏着鼻子,不让血流出来,他说:“还要等一下,还有两个病人的结果没有出来……”直到把工作安排妥当后,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赶往南方医院检查,当天晚上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重住院期间,贺主任心里想得最多的还是患者和急诊科的工作,记挂着急诊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他常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在节骨眼上掉链子”。刚住院的日子里,贺主任的手机每天照常会收到老病人问医询药的短信,他不顾自己病重,坚持给患者回复,指导他们就医用药。在做完骨髓移植后康复的时间里,他也没闲着,通过微信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一位82岁叫熊伟峰的老大爷是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会定时找贺主任复诊。得知贺主任患了白血病,他伤心到了极点,跟老伴说连这么好的医生都患病了,他对自己的诊疗完全失去了信心,不想再找其他医生就诊了。贺主任得知情况后,说服了妻子,瞒着医生约了病人,请妻子开车送自己到医院的诊室给他看病。而当时贺主任刚做完第一次化疗不久,白细胞只有1000多,身体非常虚弱,去医院很容易被感染甚至引发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事情过去很久,我们才偶然从贺主任妻子口中得知此事。当我们对此表示不解,问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时,他平静地说:“因为再没有什么比病人的信任更值得珍惜的了”。
2016年3月,他感到自己身体有些好转了,主动申请回到门诊部继续为病人服务。当看到周日上午没有中医门诊时,他又主动增加了周日上午出诊。面对医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他说,自己能恢复成这样,是社会给予了自己很多关怀,现在还能继续为病人服务,自己觉得是最幸福的事了。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的大爱情怀。生活中的贺主任非常节俭,但他对待病人却是异常慷慨,看到有的患者生活困难,带钱不够,他就帮着垫上。身处医患关系复杂的急诊科前沿阵地,贺运河从医20余年没出现过一例医疗投诉。用同事的话说,“再刁难的病人看到贺主任也刁难不起来了”。很多患者与贺运河偶然的一次就诊经历,就成了他至真至诚的朋友。
一提起贺运河,卓先生就赞不绝口。他在一次义诊活动中看到贺主任询问病史特别仔细,每个细节都很亲和,让患者和他的距离很近,就认定贺主任是个好医生。前几年卓先生突然双手手指红肿很厉害,又痒又痛,前后去两家大医院看门诊均没明确诊断,只开了抗过敏药服用,并无太大改善,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贺主任。贺主任详细耐心地询问他近几天吃过什么药,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东西,然后确定是甲鱼过敏,立即给予对症与脱敏治疗,病情迅速缓解。之后贺主任又细心地诊断出困扰卓先生多年的“变异性支气管炎”,之前一直被当成老慢支,经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后顽疾被根治。
阿清也是贺主任众多“粉丝”中的一位。2010年中秋节,阿清的婆婆突然出现急性腹痛,经人介绍找到贺主任,诊断为阑尾炎并发周围脓肿,立即联系外科实施手术。晚上十二点多,婆婆术后疼痛,打贺主任电话随叫随到,没有半点怨言。康复出院后,贺主任多次耐心随访,之后更是成了阿清一家的家庭医生,几代人的健康顾问。
今年48岁的阿霞说贺主任两次挽救了她的生命。2010年大年初一,她突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肢体偏瘫被送到中西医结合医院,贺主任每天都过来给她进行诊疗,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恢复如初了。2013年底,阿霞又意外查出子宫癌,痛不欲生,又是贺主任帮她联系做了手术,并多次鼓励她战胜病魔,坚强地生活下去。如今的阿霞神采飞扬,她说是贺主任给的第二次生命。
梁伯也是跟着贺主任近10年的老病人了,他说贺主任总是为病人着想,如果是按粒给药的处方,他会按天按剂量算好多少粒,从不多开一粒药。他对待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和每位患者都亲切交流,时间久了,他已经把贺主任当成象亲人一样的医生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一位患者在送给贺主任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贺主任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精心诊断每一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中体现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他是新时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医生。”在贺运河的带领下,急诊科也一直保持着医疗零投诉的纪录。
急诊科抢救任务比较重,但是每次抢救,不论是不是本科病人、是不是休息时间,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和会诊,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离开。2011年4月9日晚11时左右,一名44岁的患者酒后不适,入院醒酒时突发心脏骤停,贺运河接到值班医生电话后迅速赶到抢救室,坚持“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去抢救”的信念,打破抢救“常规”,争分夺秒地进行了近70分钟的心电除颤和心脏按压等抢救,终于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患者家属感激涕零。
朴实无华、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贺运河同志在全院医护人员和病患中享有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多项荣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忘却自身疾病,坚守工作岗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以服务病人为最大幸福。他对人光明磊落,对己要求严格,生活俭朴,淡泊名利,朴实无华,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精神追求。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对贺运河的同事采访时了解到,唐凤梅在工作上和贺运河并没有直接接触,但当医院号召全院O型血职工为贺运河献血时,她立马报名了,为了能献成血还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因为体重偏轻离献血最低体重还差两斤,献血当天她又是吃饼干,又连灌两瓶水,还偷偷在身上揣了三四个手机,“可惜还是差一点点,我挺沮丧的。”据她回忆,当时报名献血的职工很多。
最近,唐凤梅入党了,和贺运河同在临床第一党支部,接触机会变多了。她发现,贺运河不仅是位好大夫,还是一位党性、原则性极强的好党员。“贺主任还在恢复期,身体不好,但支部、工会组织的活动都积极参加,从不落下。通知交党费,有时贺主任当天不出诊,我们就建议他出诊那天再交,结果他总是当天第一时间专程来交。”
这些都是细节,但每个细节都不放松自我要求,人格愈显高大。
曲宏达、黎洪展、陈铁明都是贺运河带出来的急诊科“老兵”。回忆起和贺主任相处的点滴,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也不是什么“豪言壮举”,而是那些看似平凡却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润物细无声”,变成一种厚重而强大的感召力,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贺主任对我影响很大,他不像有些主任那么威严,我们像兄弟,但都打心眼里服他。”曲宏达说,“他吃苦在前,像他的年龄本不该值夜班,但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看完病人才走;他享乐在后,单位分房,想都没想。他总说,国家培养我们,我们就有义务给老百姓看病。”
“贺主任把医院当成自己家,上班、下班把整个门诊楼转一圈,检查水龙头、空调都关了没有,打印纸打印完一面,主动收集好继续用,还常常提醒大家人不在诊室就关灯。”陈铁明笑言自己重复使用打印纸的习惯也是受主任影响,“他既关心细节,又着眼大局,总是把年轻医生的长远发展放在心上,职业如何规划,业务学习哪方面要加强……”
“贺主任每次都想着自己多挑一点担子,不会把苦活、累活推给别人,我也向他学习。”黎洪展从急诊科出来后,加入了当时只有5个病床的脑病科。脑病科刚起步,条件很艰苦,黎洪展从不诉苦,有什么困难自己解决,病人深夜有什么事,他随叫随到。如今,已是脑病科副主任的黎洪展依旧低调、寡言。……
贺运河处处为患者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单位着想。他没有说豪言壮语,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敬业爱岗的大爱情怀,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真诚友善的高尚品格。他就像春雨,用自己高贵的品德润物无声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